所在位置: 首页>暖城协商

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协同共商 系统推进实现社域基层治理质量效能“双提升”

2023-11-15 10:23:00 来源: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紧扣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聚焦“协以求同、商在一线”工作主线,有效探索政协协商向基层一线延伸的新路径,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搭建议事平台,创新工作模式,全力构建“协同共商、系统推进”新格局,着力实现政协协商助力社域基层治理质量和效能“双提升”。
嘎查村(社区)是基层社域治理的“桥头堡”,在具体落实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过程中,城川镇始终将有效凸显和坚持党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不断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筑牢社会治理现代的“根基”。
一是塑造协商品牌。将城川镇33个党建品牌的培育成效与基层民主议事工作有机结合,创新打造“诚心议城事”政协协商议事品牌,同步按照“六有”标准,依托镇政协之家,坚持“一室多用、方便协商”的原则,全镇32个嘎查村社区协商议事室实现全覆盖,其中打造精品议事室13个。二是健全运行体系。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为副组长;各党政领导、镇直各部门、各嘎查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推进政治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包村原则,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负责所包嘎查村社区基层民主协商工作,立足岗位、发挥职能,坚持聚焦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动民主协商议事触角延伸至农牧民身边。三是构建管用机制。由政法委员牵头,抽调派出所、司法所等精干力量组成民主协商议事工作专班,充分运用“135+让一步”工作法(建成“1”个平台,就是建成“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强化“3”级联动,就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镇、村、网格员三级联动机制;用好“5”种方法,就是运用好带动法、自治法、法定法、选树法、引导法5种乡村治理方法),通过意见征集、选题定题、充分酝酿、开展协商,持续深化协商议事成果不断延伸。
切实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一线延伸工作取得实效,需要立足区位、立地条件,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手段载体。在全力构建政协委员与群众“连心桥”过程中,创新探索实施“321”协同共商工作模式,切实打通政协协商延伸至农牧民身边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把握“三个环节”。即牢牢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事前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工作法征集和确定议题,线上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城川发布微信平台开设的书记、镇长信箱,及开发的协商议事征集小程序,拓宽议题征集渠道;线下通过主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让镇村两级党员干部下基层、入户子,重点了解农牧民关心关注的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矛盾纠纷等社情民意,实现农牧民急难愁盼由“群众找”向“干部访”转变。事中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要求,采取“横向+纵向”双向联动工作模式。横向,即吸纳嘎查“两委”、两代表一委员、乡贤能人等参与嘎查民主议事过程;纵向,即邀请旗级智援团成员、镇级智库成员全流程参与民主议事过程,提供林草、国土、法律等领域政策咨询。事后,即对达成共识的议题进行全流程闭环管理,进行有效监督、跟踪问效。截至目前,累计征集各类议题196个,化解矛盾纠纷67个,智援团、智库成员参与民主议事率达100%。二是整合“两大平台”。即整合民主议事监督、便民服务两个平台,对达成共识的议题进行平台化规范管理,实现达成共识的议题有据可查、有效可循。通过平台流程的规范管理,倒逼线下管理流程规范。三是实现“一个目标”。即实现“诚心议城事”目标,全力形成协商主体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规范、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政协协商、民主议事向基层延伸的工作新格局。

民主治理强调基层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基层治理中民主建构的问题导向功能;协商治理强调基层治理的基本方式方法,在“有事好商量”中化解社会矛盾,筑牢社会纽带,为“民主运转起来”提供支撑。重点把握制度规范的刚性约束,确保政协协商、民主议事在嘎查村、社区规范有序推进。

一是构建“大督查”工作机制。设置专门督查工作机构,抽调专人负责,建立“督查立项(挂号)—督查交办—跟踪督查—情况反馈(销号)—回头督查”的闭环管理工作模式,采取实地督查、现场督办、会议调度等方式,切实解决民主议事向基层一线延伸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决心,真正做到“民主议事工作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各类专项工作督查207次,查摆反馈问题91个,立行立改69个,长期坚持22个,有效规范和提升政协协商、民主议事工作在嘎查村社区落地见效。二是推行“大考核”工作机制。将政协协商、民主议事工作与基层社域治理有机融合,整合镇党政办、党建办、平安建设办等职能部门力量,将政协协商工作与党建工作、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全力构建“议题报送、党政主要领导审批、职能部门归口管理、督查考评一体推进”为主要内容的议事成果督办落实责任机制,逐步形成议题征集、协同共商、成果转化、群众满意的良好协商议事氛围。结合季度考评、日常考核等重要节点,累计组织开展民主议事考评工作4次,确保农牧民智力成果变成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效果。三是探索“大评估”工作机制。政协协商、民主议事在嘎查村、社区规范运行,取得成效能否符合离地条件、符合发展愿景,更需要构建相对稳定、功能完善、流程规范的质效评估体系,推动形成“在基层开展调研、在基层协商问题、在基层化解矛盾、在基层凝聚共识、在基层成果转化、在基层推动发展”的工作体系。依托镇域智库建设,吸纳党员干部、镇级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人才代表、乡贤能人、专业人士等21名参与民主协商议事成果转化评估,通过现场答辩、走访入户、调查问卷等形式,着力提升民主议事、协商成果的“靶向性”和“含金量”。
协同共商的延展能力、助力作用更加凸显。通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系群众、政协协商体系,把议事阵地建在田间地头、农牧民身边,既有效解决了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不顺畅的问题,也推动了社情民意由“群众找”向“干部访”的转变,有效提高了问策于民的工作效率,逐步形成政协搭台、委员唱戏、村民参与、多方支持、服务群众、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树立全新服务形象。
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履职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持续推进“委员之家”“协商议事室”创建,组织开展委员走访、委员接待,“有事好商量”等系列专题活动,党员干部、政协委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大大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促进基层政治协商、民主议事规范化、常态化,有效提升基层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切实做到言为民所建、利为民所谋、策为民所献、力为民所出。
党员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显著增强。按照“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的工作理念,规范和设计民主协商议事流程,实现“一线协商、一线排查、一线调解、一线处置”闭环协商工作链条,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实现联系服务提速提质,群众抱怨声少了,赞扬声多了。同时,结合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管理机制落实,创新开展以“党建凝心、管理用心、协商暖心、便民贴心、服务真心、文化润心”为核心的“六心”服务,既畅通了农牧民反映社情民意渠道,又增强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和勤政为民的服务意识。
融合发展是核心。只有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将新时代政协协商、民主议事与地区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同部署、同落实、同督查,统筹工作一起抓、统筹资源一起用、统筹任务一起推,才能让政协协商、民主议事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中找准定位,在推动各项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好政协的参政议政、共谋发展的助力作用。
理清关系是关键。协同共商、系统推进,是深化政协向基层有效延伸的具体实践。开展协商,必须将民之所盼、民之所难作为切入点,也需要对政治协商、民主意识新时代创新工作理念和运行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最终要体现在实用性上。根据农村、牧区、社区等不同领域特点,把基础性工作做扎实,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务实管用。
系统推进是保障。持续深化政协协商,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应是单一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多部门协调联动、一体推进,只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多元对接窗口,针对不同类别社情民意,全力推进差异化、跟踪化转办服务,将职能部门的职能优势转化为管理、联系、服务、保障优势,才能实现服务群众更高效、更规范、更可靠的共享。同时,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延伸监督手段,才能有效推动作风转变,倒逼工作责任落实。